上汽大通“星際計劃”發布:不賣車,要幫農戶賺錢
水滴 崔建偉 | 09-22
65062
如果你去過云南怒江的鄉鎮,你會理解什么是“出山難”。
那里的松茸品質極好,但農戶手中的收購價有時甚至不到一百元一斤——而它們在上海的超市里,可以賣到五六百元。
很多年輕人不是沒有創業的心,但第一步往往就邁不出去。他們需要車,但連首付都湊不齊;他們有產品,但找不到銷路。上汽大通推出了“星際計劃”,正是瞄準了這一痛點——與其降價賣車,不如先幫農戶賺錢。
一、什么是“星際計劃”?它不僅僅是一項助農計劃
今年8月7日,上汽大通在昆明發布了“星際計劃”。
利用大通新媒體的技術與流量能力,計劃開展超150場入村直播、300次村IP培訓,目標實現超12億網絡曝光,助力農人額外增收1500萬元。同時整合國家補貼、省份補貼與企業內部購車優惠,將“汽車下鄉”與“農產上行”雙向聯動。
車輛上定制改裝星際皮卡,更好的適應復雜的路況,并且具備冷鏈運輸能力,解決農產運輸最后一公里的難題,農產上上汽大通提供軟硬件的支持,降低農人參與直播賣貨的門檻。
這背后,是國家“鄉村振興”和“數商興農”的戰略背景,也是一家車企從“賣產品”到“做生態”的戰略轉變。
自1996年開始28年來,上海市對口幫扶云南省,這一次“星際計劃”首站落地蘭坪縣,
“星際計劃”包括了幾個核心部分:第一是直播助農,組織20人的專業團隊手把手教農戶直播帶貨;第二是流量賦能,調動大通全國500多個經銷商賬號、上千個總部賬號幫助宣傳;第三是產品定制,開發適合農村小路況、小批量的冷鏈運輸車和工具型皮卡;第四是選品支持,推出“星際甄選”,幫農產品做認證、打品牌、拓渠道。
它不是一次短期的慈善行為,而是一次系統性的鄉村商業生態共建。
二、與其降價,不如幫用戶賺錢
2025年汽車行業競爭異常激烈,都在降本增效,上汽大通卻大張旗鼓專門拿出一筆錢進行公益很特別。因為在面對銷量壓力時,首先想到的是降價、貼息、零首付,這是常規的思考方式。
上汽大通皮卡銷售策略總監祁高航在溝通會上說得實在:“我們發現光做銷售是很無力的環節。我的成本已經降到最低了,基本沒有什么利潤了。很多人很辛苦地在勞作,但還是拿不出首付來,怎么辦?
“這時候我只能說希望能帶動鄉村振興,能夠把我們農戶收入提高,或者我們的用戶收入提高。幫助用戶買得起或用得起車,不一定非要是我們大通的車——但得先幫他創富。”這番話站的位置很高,格局很大。
“星際計劃”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“促銷方案”,而是一個“創富方案”。
你不是沒錢付首付嗎?我先幫你把貨賣出去;你不是沒有運輸工具嗎?我幫你定制適合鄉鎮路況的車;你不是沒有品牌嗎?我幫你做認證、打標簽、推品牌。
只有當農戶真正賺到了錢,他們才能成為穩定的汽車消費者——不管買的是不是大通。
三、從“賣車”到“做生態”,車企的角色正在改變
傳統的汽車銷售邏輯是:生產-銷售-售后。而上汽大通正在嘗試構建一個新的生態模型:幫用戶賺錢-提供工具-建立信任-自然轉化。
在這個生態中,“車”只是其中一個環節。有車未必見得就能創富,需要平臺建設、生態構建、方法論、渠道等等。
上汽大通此前已經推出了“鈴駒運力”平臺——一個可以讓用戶零成本租車、零傭金接單的APP。你不用買車,也可以租一輛大通車開始跑運輸、拉貨、送貨。比如租到大拿、輕客這樣的車型。然后再掛靠一個貨運平臺就開始賺錢。
而現在,“星際計劃”把這一邏輯延伸到了農產品領域,藍圖更加宏大:有車、有平臺、有渠道。上汽大通拿出一攬子計劃,提供適合農村運輸的皮卡、輕客、冷鏈車;提供直播培訓、流量支持、品牌背書,比如官方電商帶貨、達人助推;聯合地方政府、物流企業、媒體資源,打通從產地到消費者的全鏈路,總部、區域、經銷商三方深入田間地頭,聯合農檢部門對入圍農產免費檢測。上汽大通想要幫助這些購車的消費者實實在在地去賺到錢。
“真真正正做到零門檻、零投入,零傭金就能實現你創富的夢想。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不僅僅提供賣車的服務,更多是能夠幫助我們的目標人群創富。大通不僅僅是簡單地提供一個創富工具,而是要能夠幫助這些潛在消費者實現創富的夢想。”上汽大通品牌與市場部總監宋海這樣介紹上汽大通的思考。
“星際計劃”不是簡單的公益捐款,而是真正幫農戶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能力,授人以漁。上汽大通有做冷鏈運輸車、皮卡這些產品,確實能解決農產品運輸的實際問題。
“星際計劃”也許一開始源于企業社會責任,但它背后所指向的,是一個更廣闊的商業圖景。當車企不再只盯著“單車利潤”,而是轉向用戶生命周期價值;當它不再只是提供一個工具,而是介入一個群體的生計方式——它的商業模式也在悄然重構。
也許不久的將來,我們會看到更多車企從“汽車制造商”轉型為“出行生態服務商”。車企在參與鄉村振興的過程中,一方面幫助了鄉村,另一方面找到一條拼價格拼成本之外的新路子。
而上汽大通,已經在這條路上邁出了第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