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萬銀河背后:上下同欲
水滴 李恒 | 05-16
112928
5月9日,杭州奧體中心,吉利銀河家族迎來一位新成員,吉利銀河星耀8正式上市。其官方指導價位12.58萬~16.58萬元,若在上市限時優惠期間購買,價格更是低至11.58萬元起,相比競品足足低了3到5萬元,更是引發了友商的熱議。
回溯到2023年2月,同樣在這塊場地,吉利銀河首次亮相。短短25個月,吉利銀河便實現了從序列到品牌的升級。本月即將踏入累銷百萬俱樂部的大門,并立下年底年銷百萬的目標。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汽車行業中,這樣的成績可謂“銀河奇跡”。
銀河奇跡背后蘊藏哪些法寶?雖未能在現場與吉利銀河掌舵人,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面對面探尋答案,但從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、中央研究院院長李傳海、銷售公司總經理范峻毅、品牌研究院院長易新宇等核心團隊成員自信洋溢的笑容中,已經嗅探到吉利銀河的成功之道。
一、夢想為基凝聚戰略共識
吉利銀河的快速崛起,核心在于對“用戶需求”的深度洞察。正如范峻毅所言:“價格不是市場定,而是由用戶決定”,星耀 8 開發時團隊捕捉到用戶“高質優價”的訴求,以“起步即旗艦”的產品理念,將用戶需求轉化為產品內核,打破“觸不可及的豪華”,讓高品質與親民價格并行。
《臺州宣言》與“智能吉利2025“戰略為銀河發展提供雙引擎。《臺州宣言》為吉利銀河發展提供戰略指引,吉利以此通過技術積累厚積薄發,賦能產品力與營銷,讓近兩年發展狀態更清晰。李傳海同時表示,“智能吉利 2025” 戰略規劃及快速推進落實,亦是吉利銀河重要驅動力,更是對今年實現百萬銷量目標充滿信心。
吉利銀河以“細分市場價值標桿”為目標,構建了覆蓋多元需求的產品矩陣。從去年下半年推出的銀河E5、星愿、星艦7,到如今的星耀8,每款車型均精準錨定特定用戶群體。轉介紹成功率很高,南京某小區甚至出現“整樓團購”現象,印證了其產品策略的成功。
二、創新為刃構筑競爭優勢
盡管當前銀河產品聚焦20萬以下市場,但品牌向上的野心早已暗藏于技術布局中。星耀 8 首次同時搭載EM-i與EM-P雙動力版本,打破 “混動車型必妥協” 的行業慣性,EM-P以1.5T+3 擋 DHT Pro 電驅的組合,實現“6.9 秒破百”的性能表現,EM-i則憑借1.5L高效電驅達成1600km超長續航。李傳海強調:“技術路線多樣化,讓用戶選擇更自由”,這種雙軌并行策略,本質是對用戶需求多樣性的尊重。
當行業激進追逐高階智駕輔助時,銀河展現出“慢即是快” 的定力。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輔助駕駛系統基于全域 AI 與自研大模型,整合星睿智算中心與自研大模型,實現高速 NOA 與多場景自動泊車,基礎版型更以100TOPS 算力芯片+5R2V 傳感器確保可靠性。李傳海直言:“不做噱頭,只做用戶能用、敢用的功能”,這種務實態度,讓技術回歸服務用戶的本質。
安全是銀河的技術底色。正如易新宇所言:“安全是"1",其它都是"0",沒有1,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。”神盾電池通過針刺、擠壓等 78 項極限測試,呂字型全鋁合金防撞梁與籠式車身構建被動安全防線;同時,全域安全實驗中心的開放,標志著銀河從 “單點技術” 向 “安全體系化” 升級。這種 “技術透明化” 策略,旨在將 “吉利安全” 從行業標準升維為用戶可感知的品牌符號。
三、實干為魂錘煉組織效能
渠道建設是銀河觸達用戶的“毛細血管”。吉利銀河從誕生之初便堅持 “油電分網”策略,當前997家已建渠道+176 家在建渠道中,A網聚焦字母系列,星網專注星系列。以星耀8為例,其作為星網首款轎車,通過獨立渠道實現對目標用戶的精準滲透。范峻毅強調:“用戶場景不同,渠道必須分網”,這種差異化策略避免了傳統燃油與新能源用戶的認知干擾,又通過產品序列劃分實現精準營銷。
在用戶運營層面,銀河展現出互聯網思維的靈活性。范峻毅要求營銷團隊遵循 “兩個不” 原則,一是“不個人”。吉利始終以團隊為核心,用團隊視角傳遞用戶聲音,其個人微博成為收集反饋的 “快速通道”;二是“不過度”。 堅持 “產品是船,營銷是帆”,拒絕噱頭營銷,轉而通過場景化內容觸達用戶,核心讓用戶聽得懂、看得懂。
面對市場的風云變幻,銀河積極布局下沉市場。范峻毅透露:“未來,吉利銀河將在二、三、四、五線市場加速布局。” 下沉市場用戶對價格敏感度高,且注重車輛實用性,銀河星耀8以11萬級的價格,搭配豐富的配置與出色的性能,恰好精準契合這一市場需求。通過在下沉市場建立銷售網點、開展多樣化的營銷活動,銀河正逐步擴大市場版圖,提升品牌影響力,讓更多消費者能夠體驗到銀河產品的魅力。
當行業陷入價格戰與營銷內卷的當下,吉利銀河以“戰略定力、技術破局、渠道深耕、組織協同” 的組合拳,證明了“慢功夫”里藏著真功夫,書寫了中國品牌發展的新范式。正如《孫子兵法?謀攻》所言,上下同欲者勝,風雨同舟者興。當管理層的戰略視野、研發端的技術攻堅、銷售端的用戶洞察形成共振,當“用戶需求”成為共同圓心時,方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披荊斬棘,這或許才是中國汽車成功的終極密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