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開“堆配置”與“減配慣性”,MAZDA EZ-60如何用“不偏科”破局?
騎士侃車 | 09-28
22271
9月26日,長安馬自達MAZDA EZ-60的上市,恰好踩在15萬級新能源SUV市場的 “選擇矛盾點”上。對多數家庭消費者來說,這個價位段的選車邏輯總在拉扯,自主車型的智能屏幕夠大、功能夠多,但底盤調校和品控細節常讓人猶豫;合資車型的品牌口碑和機械素質更穩妥,可翻開配置表,往往是 “基礎版芯片”“入門級屏幕”,甚至連常用的安全配置都要選裝,“花了合資的錢,沒享到對等的配置” 成了普遍吐槽。
而EZ-60用11.99 - 16.09萬的定價,試圖打破這種兩難。它沒有跟風自主車型的“配置堆砌”,也沒延續合資車型的“減配慣性”,而是以全球統一的研發標準,把消費者在意的駕控、智能、安全配置,實實在在地融入產品里——這種“不偏科”的思路,或許能為合資品牌的電動化轉型,提供一個更貼近用戶需求的樣本。
在新能源車型普遍追求“未來感”的當下,EZ-60延續馬自達“魂動美學”基因,實現設計與功能的統一。其前臉“立體光雕標志之翼”燈帶內置72顆燈珠,夜間點亮形成獨特辨識度,而“星云紫”“水天藍”車漆采用2-12μm超細膩珠光顆粒與三層噴涂工藝,隨角異色性達23.7,兼顧視覺質感與耐久性。
更具差異化的是空氣動力學設計。該車搭載同級首創的9組貫穿式風道與7組空氣動力學組件,使風阻減少60.8counts,直接轉化為41km的CLTC 續航提升。同時,高速行駛時后軸可獲得705N穩定下壓力,配合風噪優化4dB (A) 的表現,既解決了新能源車型高速穩定性不足的問題,又提升了車內靜謐性。這種 “美學服務實用” 的設計邏輯,區別于部分競品單純的造型噱頭。
空間表現上,其4850×1935×1620mm車身尺寸與2902mm 軸距,帶來1028mm的后排腿部空間,配合與麥格納聯合開發的零重力座椅,兼顧家庭用戶對空間的需求與駕駛者的支撐性。
操控是馬自達的核心品牌基因,也是EZ-60區別于同級合資新能源SUV的關鍵。該車由中、日、德三國四地工程師聯合開發,基于中歐9國道路標準完成200余種調校方案驗證,將“人馬一體”理念融入電動化底盤。
其核心技術亮點包括連續可變阻尼懸掛與無極調節制動系統。前者可根據路況毫秒級調整阻尼,適配城市通勤與鋪裝道路;后者通過線性制動腳感減少“點頭”現象,降低乘客暈車概率。車身側傾剛度提升20%、俯仰抑制能力提升10%的調校數據,讓變道、轉彎時的頭部晃動控制在更小范圍。
動力輸出上,EZ-60未盲目追求加速數據,增程版1.5L 增程器與160kW電機組合、純電版190-241馬力動力單元,均以平順可控為目標。這種調校思路既滿足日常超車、起步需求,又降低新手駕馭難度,實現駕駛樂趣與家庭出行安全的平衡,填補了 15萬級合資新能源SUV “操控缺失” 的市場空白。
智能座艙是當前新能源車型的競爭焦點,EZ-60以“高規格硬件+實用交互”建立優勢。其搭載的同級首發4nm車規級芯片,擁有8核CPU架構,語音指令響應時間僅39毫秒,復雜對話準確率提升55%,且通過多重冗余校驗保障行車場景下的穩定性。
顯示系統的創新更具突破性。26.45英寸5K一體式大屏采用32:9畫幅與大視角補償膜技術,灰態亮度小于0.5nit,經零下40°至95°循環沖擊測試驗證耐用性;全球首發的 100英寸裸眼3D HUD通過SLHM空間算法實現“分層景深”顯示,配合眼位追蹤功能解決傳統HUD“飄、抖、晃” 問題,停車時還可切換至3D影院模式,適配露營等場景。
交互邏輯上,“所指即所控” 多模態交互與覆蓋90%高頻場景的CUI零層級交互,減少了操作繁瑣性。而車外4顆獨立麥克風與聲紋識別技術的組合,使地庫等嘈雜環境下指令識別率超95%,解決了新能源車型語音交互 “場景適應性差” 的痛點。
安全配置是合資品牌的傳統優勢,但EZ-60通過“結構+實戰”的雙重認證實現升級。車身采用7橫5縱籠式鎧甲設計,高強鋼占比86.5%,其中2000MPa熱成型鋼用于關鍵部位,A柱采用五重防護結構(內外雙層1500MPa熱成型鋼+腔體SNS復合材料),抗彎性能提升44%。
被動安全方面,全系標配9個安全氣囊,總容積370L,保護面積達26500cm2。雙腔中央氣囊可防止前排乘員側面撞擊二次傷害,2米超長側氣簾覆蓋A柱至C柱,副駕飛躍式氣囊能避開大屏展開,這些細節設計針對性解決了新能源車型座艙布局帶來的安全隱患。
電池安全更具前瞻性,8層防護架構提前滿足2026年國標(GB38031-2025)及歐洲標準,配合3C快充15分鐘補能30%-80%的補能效率,緩解用戶續航焦慮。而9月在丙察察完成的 “碰撞/翻滾/浸水”連環挑戰與中汽中心“TOPSafety”認證,使安全性能得到實戰驗證,區別于僅依賴實驗室數據的競品。
EZ-60的定價與配置組合,直接沖擊了“合資電車低配高價”的刻板印象。15萬級主力價位區間內,其同時提供增程(1301km 綜合續航)與純電(480-600km CLTC續航)版本,覆蓋不同補能條件用戶。4nm芯片、5K大屏、裸眼3D HUD、9氣囊等配置,在同價位合資車型中鮮有出現,甚至對標20萬級以上產品。
從用戶定位看,該車瞄準25-35歲新中產家庭,其 “駕控樂趣+家庭實用+智能安全” 的多維均衡表現,既滿足年輕消費者對科技與駕駛的需求,又契合家庭用戶對空間、安全的考量。上海車展首秀后48小時訂單破萬臺的市場反饋,印證了這種產品定位的精準性。
騎士語錄
MAZDA EZ-60的上市,標志著馬自達在電動化轉型中找到了 “堅守與創新” 的平衡點 —— 既保留品牌核心的駕控基因與品質標準,又在智能、安全、續航等用戶核心關切點實現升級。在 15 萬級合資新能源 SUV 市場,其以 “設計實用化、駕控專業化、智能場景化、安全實戰化” 的差異化優勢,為消費者提供了不同于 “自主堆配置”“合資賣品牌” 的第三選擇,也為合資品牌電動化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