純電/插混雙路徑落地10萬內,解讀第二代秦PLUS進取型
騎士侃車 | 09-26
21920
10萬元內家用轎車市場常年是車企必爭的核心戰場,年銷量超300萬輛的規模背后,是首次購車年輕家庭對“經濟實用”的迫切需求,也是網約車群體對“低耗耐用”的硬性標準。9月25日,第二代秦PLUS進取型選擇在此區間落地 ——DM-i 128KM版7.98萬元、EV 版8.98萬元起的定價,恰好踩中這兩類用戶的預算紅線。對比同價位競品,日產軒逸燃油版起售價需9.98萬元,雖有合資品牌背書卻難避高油耗短板;吉利銀河L6插混版雖同價 7.98萬元起,但側重運動屬性,而秦PLUS進取型則以純電、插混雙路徑的新能源身份,更精準貼合 “日常通勤+長途補能”的家用場景,以及“高頻運營+低能耗成本”的運營場景,形成差異化競爭切口。
DM-i版本搭載第五代混動系統,1.5L發動機與120kW電機組合實現264匹綜合馬力,15.8kWh 電池組將純電續航提升至128km(CLTC),滿足日均20km通勤的周級用電需求。NEDC 虧電油耗2.69L/100km(后期OTA實現)的成績,較同級別燃油車降低60%以上,按 92號汽油7.5元/L計算,每公里成本不足0.2元。2028km的滿油滿電綜合續航,則解決了家用車長途補能焦慮。
EV版本提供420km與510km兩種續航選擇,510km版9.98萬元的定價,較老款同續航車型降低5萬元以上,直接擊穿純電家轎價格底線。
進取型采用明確的配置取舍策略:取消“天神之眼”智駕三目系統與L2級輔助駕駛,保留定速巡航、車道輔助等基礎功能,將成本集中投入核心體驗升級。內飾換裝電子懷擋后,副儀表臺新增雙手機儲物位,配合全系標配的NFC鑰匙、車載ETC、VTOL移動電站,覆蓋家用高頻場景。2718mm軸距帶來的后排空間與近乎全平的地臺設計,延續了秦PLUS系列的家用基因。
秦家族累計240萬輛的銷量基礎,成為進取型的隱性競爭力。8月數據顯示,秦PLUS DM-i單月銷量26440輛,EV版9360輛,遠超埃安AION RT、小鵬MONA M03等競品。這種市場認可度,對注重“可靠性”的家用用戶形成強吸引力。
騎士語錄
進取型的推出進一步壓縮合資燃油車生存空間。其DM-i版本以燃油車入門價,提供純電驅動體驗;EV版本則將500km級續航車型拉入10萬元區間。這種“電比油省、價與油齊” 的策略,可能迫使軒逸、朗逸等燃油車型加速價格下探。對于插混競品而言,7.98萬元的 128km續航版本,也對銀河L6、啟源A05等形成直接壓力。